兩年前,我在一間補習班教課。某一天進教室,發現我放在櫃子裡的糖果罐不見了(給學生的獎勵),詢問其他班老師,有沒有人到過我的教室,也詢問打掃阿姨是不是清理掉了,結論都是沒有。
本來我也不以為意,但班主任認為要徹查,幾經了解之後,發現是一個小朋友因為生病,怕傳染給其他同學,所以午休時間讓他在我的空教室休息,小朋友瞥見有糖果,正巧又是他最愛吃的,因此沒多想就吃了半罐,剩下的,他藏在一個抽屜裡,他說這要留著慢慢吃。(這個小朋友不是作文班的學生)
這件事情驚動孩子的阿嬤、班導師,怒斥他偷竊的行為,甚至恐嚇要送警察局。我則是因為孩子的態度也大為動怒(我站著和他對話,這小子竟然站一下就給我坐下趴著聽,我這個人是最重視「尊重」),於是我要他寫一篇反省信,檢討自己的行為。之後我認為小孩不過就是愛吃糖,動機其實很單純,問題倒也不嚴重,只是要教導他要控制欲望。
這件事情,我想小孩不知該如何面對我,畢竟他認為他被貼了標籤。之後我去上課,他若在走廊遠遠看到我,總是低著頭快速通過,當作沒看到,我也不刻意叫他,我想,他心中應該還是很忌諱這件事。
兩年後,某天我在上課,這個小孩走進我的教室,說阿嬤要他來上作文課。他站在門口,驚恐的眼神,身體不自主的顫抖,我想他應該是怕我還記得兩年前的事。即便我知道這個孩子的名字,對他的長相也很有印象,但我裝傻對著他說:「今天有新同學啊!來~你叫什麼名字?」
孩子似乎鬆了一口氣,臉上的線條緩和許多,上課時,我也適時肯定他的發言,至此之後,上課最踴躍討論的就是他了,笑容最多的也是他。
有時候,裝傻,也是一種藝術。它可以拯救一個孩子的自尊~